供给侧改革故事:从“科创大走廊”看浙江新思维
2017-02-11 10:26:22 | 来源:中国新闻网 | 编辑: |
2017-02-11 10:26:22 | 来源:中国新闻网 | 编辑: |
“千人计划”人才近300人、20家科研院所投入使用……这是浙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(下称大走廊)亮相半年来交出的成绩单。这片224平方公里的土地俨然已成浙江高层次人才、科创机构集聚最快,科技创新最活跃的“磁场”。
浙江省长车俊曾指出,建设大走廊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,是浙江“十三五”时期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。而阅读大走廊的多彩故事,无疑也能看出浙江的供给侧新思维——将科技创新立于核心位置,以创新推动要素升级,提高供给体系活力和竞争力。
智力汇聚强化改革基础
一件墨绿色防风衣,一副黑色镜架眼镜……记者面前的刘波显得极为低调。作为“国千”人才,其此前在新加坡工作期间,是同时得到国际信息存储协会科技成就奖、新加坡国家科技奖和新加坡国家创新发明奖的信息存储行业传奇。
“我所在的海康的领导有远见和担当,有定让中国数据和信息存放到中国存储器中的责任心。而落户大走廊因这里环境好,领导对人才和战略性产业高度重视,是做事情的地方。”刘波说。其团队里,还有着1名“国千”、4名“省千”、50%以上成员为海归人才的豪华配置。
这并非个例。如今在大走廊,高层次人才集聚之势愈发明显。
“半年来大走廊新增‘国千’21人,‘省千’27人,总量达到285人。”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。从“国千”数看,大走廊半年增长数达到浙江全年数字的近20%。
人才作为第一资源,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。而在大走廊,除高层次人才来投,多家科研院所的落户也增添着其底气。
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、国电能源研究院……目前,大走廊累计投用院所近20家。根据发展规划,到2020年将集聚各类人才30万人,引进科研院所100家。
而在浙江,加强智力供给也是共识。去年浙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.6万余名,外国专家5万余人次,新增“千人计划”人才320人。
需看到,随着传统要素禀赋结构加速转换,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。对浙江而言,持续的人才深耕,无疑为其改革积蓄了满满动能。
科创惊喜频出增供给端活力
当下,在人才基础上推动科创成果转化,以增强供给体系活力、扩大优质供给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发展的应有要义。在大走廊,这样的故事正接连上演。
源牌集团办公楼的LED显示屏上,清晰记录着大楼的温度、湿度、二氧化碳浓度、PM2.5、用电量等。其董事长叶水泉说,因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系列节能技术的应用,使该建筑成为了零能耗大楼。
绿色健康环境日受青睐背景下,该企业在能源电力和建筑环境领域正实现着一系列技术突破。如其经十多年研发,成功实现了冰蓄冷、能源环境协同控制、变风量空调系统等技术和设备的量产。其研发的“建筑低碳能源技术路线”系列产品,可使建筑节能65%,超越国外产品的同时也满足着市场的更高需求。
同样出彩的,还有刘波所在的海康驰拓团队于新型高端存储芯片领域取得的成果。
“中国每年用掉世界50%以上的存储芯片,其中国产芯片比例很小,高端存储芯片完全是0。”刘波说,其研究的新型高端存储芯片不但速度快,可重写次数几乎无限,且掉电后不会丢失数据,有很好的抗辐射和抗恶劣环境能力,是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中理想的存储器。
目前,该团队正加速建设其产品的中试和小批量生产基地,力推中国芯尽早进入全球第一方阵。
例子还有很多,而大走廊中用科创成果焕发供给端活力的方式,也反映着浙江的主流思维。
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谈到供给侧改革时曾指出,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浙江“第一工程”。这种态度也换来该省改革脚步愈发坚实。
近年在浙江,科技正以更加普惠的形势改变着供给端企业。去年该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.66万件、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26亿元人民币。此外科创活力也保障着该省GDP实现着7.5%的增长。
政策制度供给为改革清障
在浙江,有效的制度与政策供给也是不得不说的故事。
“原以为要跑十天半个月,结果一次就能办好”。企业最青春CEO卢莹回忆企业落户大走廊梦想小镇的经历,对行政审批的便捷记忆犹新。
挨家盖章、行政审批环节过多是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。目前大走廊正在整合有关行政审批资源,筹备建立集中、便民、高效的服务中心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确保审批不出区域。
这只是诸多“红利”的一种。在这里,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改革,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,领军型创新人才创业政策放宽等同步展开,吸引着人才集聚、保障着科技创新、支撑着改革落地。
以政策与制度供给保障科技创新,浙江亦不遗余力。
如其出台《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》,建立企业研发后补助制度、强化财政科研项目绩效激励等。如出台《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》,力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,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业等。
“要使供给侧改革按预期逐步推进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,让企业在良好健康环境中做好技术、管理、商业模式创新。”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说,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创新驱动作为要素驱动的主要方式,从而优化经济增长模式。浙江有望率先于全国显现改革成果。”
(原标题:供给侧改革故事:从“科创大走廊”看浙江新思维)